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摸清“家底”为国家决策掌握“三农”大数据

    信息发布者:西郊社区
    2017-05-26 10:17:06    来源:第一农经   转载


      搞好农业普查,把农业、农村、农民的情况摸清楚,有利于更好地发现‘三农’发展的短板,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制定农业政策服务;也有利于为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个人都非常重要。

      

    摸“家底”,为国家决策掌握“三农”大数据

      1月11日上午10点5分,身穿铁锈红棉服、佩戴统一普查证的普查指导员纪占芹,使用手持电子采集设备(PDA),来到了北京顺义区北务镇王各庄村前二街1号。女主人胡淑环打开刻着大红喜字的红铁门,将小纪迎进干净的小院儿。

      “住户是否在本乡镇?一起生活的有几个人?2016年从事农业生产多少天?有专业技术培训吗……”邻里街坊寒暄了两句,小纪点击了手持PDA上的“农业普查”APP,输入普查员密码,进入户主杨凤才的页面,开始了农户普查。

      52岁的杨凤才、胡淑环两口子在村里有3亩地,上茬种西瓜,下茬西红柿。24岁的女儿已经嫁人,小两口在北京城的三甲大医院里工作,22岁的儿子则在镇上当工人。去年10月,“三农普”的调查员就曾来入户摸底,因此胡淑环对今天的正式普查登记并不陌生。她知道,每一次农业普查都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农业普查,是全面了解我国“三农”发展变化情况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村子有多少人,种多少地,有没有土地被转租,地上种的是什么,怎么种?村里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有多大,收入好不好,怎么销售?村子老乡们的住房、出行有啥变化……这些信息都被囊括在农业普查里。

      

      入户难、找人难、填表难成最大挑战

      据介绍,“三农普”涉及全国3万多乡镇、60多万个村委会、2亿多农户和300多万个农业经营单位,又距离上次普查已经10年。

      10年间,我国“三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农民生活消费习惯变了,休闲观光农业、养生农业等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以农业为基础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特色小镇。这不仅造成了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的多样化,也带来了生产经营组织的变化。

     

      “‘三农普’全国统一一个平台,但是各地普查的内容不尽相同,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项目。例如北京就增加了农民收入构成等指标,还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表。市政府和农委也希望根据此次普查获得的真实数据,来制定进一步促进农业与二三产融合的惠农政策。”杨杰说。

      

      不过,“三农普”最难的挑战还在于入户难、找人难、填表难。一方面,近些年,外出务工劳动力逐年增多,农村人口流动变化大,年纪较轻的劳动力几乎全部进城打工。不少偏远地区的农村,全年常住农户屈指可数,且90%是65岁以上的老人或学龄前儿童,入户难、填表难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率已从2006年的44.3%上升到2015年的56.1%,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少近郊区县经历了大规模拆迁,找人就更难。

      无人机、遥感卫星、PDA等智慧手段齐上阵

      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三农普”,调查手段不只依靠“人海战术”,更善用高科技。为提升“三农普”的工作效率、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我国首次将卫星遥感、北斗导航、无人机、手持智能数据采集终端(PDA)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普查中,并利用互联网对普查数据进行联网直报。

      “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为了确保数据质量,除了严格执行传统的普查机制,‘三农普’还首次大面积使用PDA、联网直报、遥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开展普查,也是用科技创新成果保证数据质量、提高普查效率。”张淑英说。

      据介绍,根据普查成果,我国将建立“三农”信息“一张图”,将“人”“图”“数”进行“时空”一体化的整合,建立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可视化展示系统。同时,通过这次农业普查,将进一步完善农村统计调查机制和体系,构建新的农村统计调查平台。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