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大政策、大产业、大市场,“土”中自有大格局!

    信息发布者:西郊社区
    2018-10-19 17:43:13   转载

    千呼万唤终落地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又为“净土保卫战”打通了至关重要的节点。


    自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将是完善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的尖矛利盾,其法治保障的意义重大。政策明确,要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并且遵循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土壤污染防治法强调用地风险管控,强调监督和管理,强调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有望加快构建起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实时更新。显而易见,有了“金刚钻”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更有底气和章法。


    而在此之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就针对政策的完善提出过不少有利的意见。例如,要重视土壤污染普查和监测工作;要完善配套标准规范;要强化部门间的联动联责;要明确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的责任主体;要适当加大法律处罚力度等等。

    不可否认,由于土壤污染的隐蔽性,受污染地块还需要进行地毯式排查与登记造册,需要时间去摸清具体的污染情况,锁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以及重点污染物的整治。同时,土壤修复又存在治理成本高、技术要求高、标准难界定等问题,进程较为缓慢。



    因此,摸清家底、厘清责任、完善制度、创新技术一个都不能少。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土壤污染在预防、治理以及修复的过程中免不了需要层层突破壁垒,持久攻坚。那么,加快还清历史欠账,不添新账就是主要的考量思路。


    顺藤摸瓜,土壤污染治理需要把控全局,一方面针对重难点进行点对点的突破;另一方面加快普适性土壤污染防治解决方案的制定。如今,从国家层面来看,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证明顶层设计大框架已经越来越充实。


    不久之前,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态详查工作还传来了阶段性好消息。北京已经完成了农用地详查全部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工作,云南、江苏、浙江等地已经完成土壤计划采样任务的99%以上……


    紧接着,各地还将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领导,并且提高调度和工作能力,打通样品采集、制备、流转及测试等关键环节,坚持品控和工作质量保障。另外,在问责方面,据全国检察机关通报,2018上半年起诉包括土壤环境资源犯罪在内共15987人,力度显著提升。



    从市场层面来看,就需要进一步鼓励市场主体进行科研创新,提高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复能力,拔高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以及土壤污染治理设备的整体产业水平。


    身处土壤污染防治利好的大环境中,恰逢土壤污染防治法新鲜出炉,2018下半年以及2019年的市场前景呼之欲出。依照2017年“土壤修复相关企业已达2800多家,产业订单总额约240亿元,市场规模摸到了200亿的门槛”这样的情势来看,预期可观。


    对比国外发达国家,土壤修复产业占比普遍在30%以上,而我国只有2%左右,提升空间不言而喻。随着创新力、产业化以及商业模式延伸的加持,我国土壤修复产业有望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密切接驳市场需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土壤修复一隅之形观整个土壤污染治理以及相关产业的走向,从土壤修复细分领域产业龙头的崛起,观土壤污染治理以及相关产业的格局变迁。一切,皆有可能。

    来源:环保在线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